作者: 仝志华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3-09-08 09:53
初秋时节,记者走进单县高老家乡安庄村村民张庚生的半成品加工厂,车间内人声鼎沸,机器轰隆作响,各道工序都在紧锣密鼓地忙碌着,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。
村民丁娟一边忙活,一边乐呵呵地介绍,“我就在这里上班,活计不累,一天轻轻松松就能挣一百六七十元,而且就在家门口,照顾家里也挺方便,比去外地打工好多了!”
张庚生的加工厂主要以水果、蔬菜半成品加工为主,工人常年保持在130多人,每月加工120多吨半成品,每吨利润4000元钱左右,“主要支出就是工人工资,每个工人每月能领4500元以上的工资,我的收益每天只有六七百元钱。”张庚生介绍,自己富裕了,也要带动周边群众一起发家致富,周边群众到他的工厂里务工,他给出的工资都非常可观。
目前,张庚生的加工厂还和国内大型罐头生产企业进行了合作,由于订单稳定,并且工资发放及时,吸引了大量群众前来务工。“不仅厂里的工人能挣到工资,就连周边的种植户也不用愁销路了,他们把自己种植的蔬菜、水果等往这里一拉,就能得到‘现钱’,再也不用担心因为滞销而烂在地里了。”张庚生自豪地说。
安庄村村民张雪梅因为种植葡萄走上了致富路,她说,就因为村中有了加工厂,她这几年种植葡萄才能没有后顾之忧。“我的葡萄有好几个品种,有阳光玫瑰、巨峰等,品相好的都卖进了超市,品相次一点的,直接送到俺村里的加工厂,也能卖个好价钱。”张雪梅高兴地说。
一枝独放不是春。近年来,单县高老家乡在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,为了提高产业附加值,拉长产业链条,还积极引导群众办厂,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。许多有能力的村民都像张庚生一样办起了加工厂,不仅增加了就业岗位,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,还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和创新。
“光我们村,就有半成品加工厂3家,我的加工厂和张庚生一样,属于半成品加工企业。”安庄村村民孙红章说,他的加工厂主要进行芦笋半成品加工,加工后的芦笋就可以进入食品加工厂,做成罐头,销往全国各地。
孙红章的加工厂已经成立8年了,每年到芦笋收获的季节,都会有100多名周边群众到此务工,光工资一项,孙红章每年都要支出300多万元。“下一步,我会扩建车间,明年计划进行产品深加工。”孙红章信心满满地说。
目前,仅单县高老家乡安庄村一个村庄,半成品加工厂就有3家,带动了700余名群众就业,经济收入达到1500多万元,真正解决了基层就业问题,提高了群众收入。记者 仝志华